▍「每個偉大的城市,都該有 Death By Audio 這樣的地方,如果你的城市還沒有,是該著手開始了。」
⠀
2000 年後,一批批來自布魯克林的樂團,用新潮與融合的音樂,震盪了全世界的樂評與聽眾。這批樂團象徵了新穎的聲響實驗,後龐克與迷幻電子,各形各色,創新度極高。如果說西雅圖造就了 Grunge,曼徹斯特造就英倫搖滾,格拉斯哥是噪音迷幻聖地,回望近年,要說哪些城市帶給我們最棒的獨立創作,布魯克林,絕對是一個指標。甚至不能概略的說「紐約」,必須指名「布魯克林」,才能真正找出珍奇異獸所來的原地。A Place To Bury Strangers、Future Islands、Grooms、Ty Segall、Dirty Projectors⋯⋯這些樂團未必來自布魯克林,卻都在此城發跡。
⠀
⠀
無風不起浪,要說什麼事情導致了布魯克林站上焦點,不得不提到 Death By Audio。然而,只一個「場地」,豈能有如此巨大能量?Death By Audio(以下簡稱 DBA)不只是一個展演空間,它更是類似公社的音樂倉庫,是一個「場景」,它的故事與脈絡,是真正連結起這股音樂勢力的原因。
⠀
⠀
作為演出空間,DBA 僅能容納一百餘人,直到歇業當晚的演出,入場費依然是十元美金。十元美金,能看到最棒的一線樂團連番上陣,豈止夢幻,根本烏托邦。DBA 最初是效果器製造商,沒有生產線,不量產,每個效果器都手工製造。當成員們進駐了位在威廉斯堡(Williamsburg)的倉庫後,為了籌錢營建空間,開始舉辦演出。
⠀
⠀
他們將這個空間打造成 DIY 的樂園:練團室,更優秀的展演場所,製造效果器的工廠,甚至是公寓與交誼廳⋯⋯僅僅兩層樓,卻幾乎囊括了獨立音樂人的所有美夢。作為 DBA 的人,你能夠看演出,上台演出,住在這裡,跟各形色喜歡音樂的人瞎扯聊,很自由,很混亂,很人民公社;比起政治與企圖,DBA 其實很單純,他們只是一群嚮往擁有自己空間的音樂人,在這原本近乎廢墟的倉庫,發展出關於音樂的一切。
⠀
⠀
⠀
▍《再見地下布魯克林》:一個偉大的城市,不能沒有 Live House ➤➤ https://bit.ly/3zpoOGY
⠀
▍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#傘開計劃 —— 三款設計傘,手刀收藏 ➤➤ https://bit.ly/3kPvIRP
⠀
#再見地下布魯克林|#DBA|#陳玠安|#舊文沒看過就是新的|#BIOS影劇